新春走基层丨首都交警:尽己心力 保一方路畅人安


2月9日,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昌平交通支队回龙观大队民警蒋丰(左一)和同事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中国警察网记者陈路坤 摄 首都北京,在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街头巡逻、指挥交通、守护人民群众安全出行……他们就是首都交警。 ■比太阳早起1小时 2月12日,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王文军就被闹钟叫醒了。 王文军是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五中队警长,负责维护天安门广场周边道路秩序。自2013年大学毕业参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以来,王文军一直坚守在“神州第一岗”。 为做好升旗的交通保障,他们通常比太阳升起要早起1小时,闹钟都要上3个。 7时12分,天安门广场。伴随着牛年春节的第一缕阳光和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现场群众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王文军面向国旗,庄严敬礼。 “恢复交通,加强疏导。”7时14分,国旗护卫队列队返回天安门,王文军通过对讲机传达指令。 ■站好最后一班岗 2月11日,大年三十,房山交通支队良乡大队,民警曹延生埋头整理警服、装备。发白的鬓角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扣上扣子的瞬间,他的双手微微颤抖。 这是老曹退休前最后一天上班。和往常一样,早上7时,整装待发的老曹去辖区路面巡逻,“站好最后一班岗”。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曹已在这里工作了40年。 老曹执勤回来,蛋糕、果盘已摆上桌,一场简单又温馨的退休仪式正等着他。 在队友们热烈的掌声中,大队长为老曹送上退休纪念品,队友逐一表达祝福。 “这是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曹延生说着,眼里噙着泪水,脸上乐开了花,他的老伙计马常林用蛋糕在曹延生的两侧脸颊上各来一道,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屏幕里的爸爸 “我这个当爸爸的,总是出现在手机视频里。”2月9日,腊月二十八,坚守岗位的昌平交通支队回龙观大队民警蒋丰说。 32岁的蒋丰,有个5个月大的儿子。儿子出生后,蒋丰只见过两次。一次是出生时,一次是孩子来北京看病时。本来想着过年能团聚,但蒋丰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只能将父子的团圆时间一推再推。 去年9月,蒋丰的儿子在老家山东出生,他特意回去陪产。临走时,蒋丰发现儿子脖子上有个疙瘩。 “是先天性肌斜颈。”医生的诊断,瞬间夺走了蒋丰全家的好心情。 当时,蒋丰所在的回龙观交通大队刚成立不久,各项交通管理工作任务重,蒋丰强忍不舍,回到岗位。 如今,视频通话成了蒋丰每天睡觉前的标配。看到儿子乐的时候,蒋丰会敲击屏幕截图,保存好。 在回龙观交通大队的业绩墙上,蒋丰名列前茅。“想让儿子长大后明白,爸爸是个好警察。”蒋丰说。 ■带着温度的“社区交警” “刘警官,过年好啊!” “过年好!最近还有乱停乱放的吗?” “少多了,现在真不错!” 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朝阳交通支队东外大队警长刘超走进霞光里社区,小区居民刘先生热情地打招呼。 拓宽小区门前入口7.5米,打通老旧小区微循环模式,增设停车位45个……这是刘超作为社区交警的成绩单。 去年,作为北京市首批“社区交警”,刘超入驻霞光里社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站好百姓“门前岗”。 打响刘超知名度的第一件事是将居民反映强烈的霞光里社区30号院门前主辅路出入口狭窄、救援车辆难以进入的安全隐患给解决了,在刘超的努力下,霄云路主辅路出入口由4.5米拓宽为12米。之后不久,一位居民心脏病发作,救护车顺利进入小区抢救患者。 当上社区交警后,刘超的执法理念发生了变化:“社区交警要更多用情,遇到违法行为,我会换位思考,多唠一会,让他把法规记在心里,今后能够自觉遵守,比什么都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