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崔道植鲜为人知的故事:7000件痕迹物证鉴定无一出错

2021年08月27日 14:08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冯锐 柳玉柱 宋晨   
中国警察网 · 冯锐 柳玉柱 宋晨  |  2021-08-27 14:08

  一帧一帧比对作案枪支的模糊影像推算枪支类型、收集200人剪下的指甲一一观察游离缘竖线、连续工作9天9夜比对一枚疑难指纹、八旬高龄带着眼伤3天3夜不眠不休为侦破案件提供关键证据……作为中国警界重大疑难刑事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自1955年从警,崔道植检验鉴定的痕迹物证已经超过了7000件,经他亲自办理的重特大案件中的痕迹或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有1200余起。这66年里,崔道植鉴定的罪案痕迹无一错案,而这背后,是远超7000次的艰难比对,是远超7000次的推倒重来。

崔道植在用显微镜做痕迹检验。

  上世纪70年代,哈尔滨铁路局保卫处一民警丢失了一把手枪。此后不久,另外一位民警被人持枪打伤,但嫌疑人伤人后带枪逃逸。办案人员想确认嫌疑人伤人用的手枪是不是就是此前铁路局保卫处民警丢失的那把枪,但没有样本进行考察比对。

  “丢这把枪之前,在哪儿打过没有?”在众人疑惑的时候,崔道植问道。民警说“在自己家菜窖里打过”,崔道植喜出望外:“那太好了,赶紧挖那个菜窖。”

  这一挖,挖出来12枚弹头。崔道植在显微镜下一枚一枚地看,比对结果有9枚是同一把枪打的,剩下3枚是另一把枪打的。崔道植把这些弹头分别和案发现场的弹头比对,9枚的和案发现场的弹头结果显示同一。崔道植给出结论:“就是你们丢的枪!”

  然而崔道植的鉴定结论被当时的专家否了,认为从送检的样本来看,不应该是同一把手枪打出来的子弹。面对质疑,崔道植没有就此罢休——原来已经比对了5天,接下来又看了16天。为解决这个鉴定难点,崔道植反复做射击实验,最后确定自己的结论没有问题。

  巧合的是,偷枪伤人的嫌疑人在崔道植第二次出具鉴定结论的第二天即被抓获,那把丢失的手枪也被缴获了,正好印证了崔道植的鉴定结论是正确的。

  在2001年崔道植发明枪弹自动识别系统之前,枪痕比对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能认认真真地下“笨功夫”。一把枪的膛线会被磨损,弹壳弹头上留下的痕迹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崔道植用一把枪击发3000发子弹,然后一个一个照相,从第1发到第100发,再从第1发到第3000发一一比对,然后记录下痕迹变化规律。

  1991年11月,黑龙江省讷河市破获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特大杀人、抢劫、强奸案。以贾文革、徐丽霞等5人组成的犯罪团伙,疯狂作案一年多,先后杀害42人。案件刚浮出水面的时候,崔道植在黑夜里一路颠簸6个小时从哈尔滨来到讷河,自现场勘查启动开始,一刻未曾离开。

  深夜打开贾文革家菜窖的时候,一个又一个被害人的脚暴露在勘查灯下,拽出一双脚就会拽出一具尸体。所有尸体高度腐烂,腐烂的气味又臭又浓,常人难以忍受,勘查人员都要用氧气袋吸氧才能继续工作。崔道植组织清理物证细之又细,勘查工作持续了20多天,所有参与当年勘查工作的人员都清晰记得,最艰苦、最恶劣的环境里,崔道植自始至终都坚持在现场。

  尸体上有衣服,有的还有手铐、脚镣,还有被人勒死时留下的铁链、绳子等。崔道植立足痕迹学角度,逐一确认衣服特征,以及捆绑方法、手铐、脚镣、绳子等特征。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证,崔道植又戴着口罩,拿着筛子,把现场土壤能筛的都筛了一遍,甚至连贾文革家的猪圈,他也用筛子把已干化的粪便重新筛一遍,找到了药瓶等很多犯罪物证。而这些扎实的现场勘查证据,成了定罪量刑的决定性因素。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