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军足迹,走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
“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一半给我们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再现了党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光辉历史,流传深远,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6月9日,人民公安报社“公安心向党 护航新征程”融媒体报道组来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带124万网友云打卡“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参观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旧居。 1934年,突破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在汝城县境内进行了长征半个月来首次较长时间的休整。红军纪律严明,战士们睡在屋檐下、空地里,不仅没有动村民的东西,还帮助村民打扫卫生、挑水等。 1934年11月7日,心疼这些战士,30多岁的村民徐解秀拉了3位女红军住到自己家里。临睡前,徐解秀带着三位女红军来到厢房,简陋的床铺上仅有一件蓑衣和一条破棉絮。女红军拿出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和徐解秀母子合盖,度过了徐解秀一生都难忘的夜晚。 临走时,怕徐解秀母子寒冬难熬,3位女红军执意把被子留给她,但徐解秀坚决不同意。推来推去僵持不下,一位女红军索性找来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等革命胜利了,我们还会回来看您的,送您一床新被子。”抱着半条被子,徐解秀含着泪,送了女红军一程又一程。 “太感动了!”“一条棉被,剪成两半,但是红军和群众的心却紧紧连在一起。”“长征路上处处都有红军亲人,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非常感人”……看到这里,网友纷纷留言。 1984年11月7日,记者罗开富重走长征路时,听徐解秀讲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当年赠被情意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的文章。报道引起了邓颖超等老红军的高度关注。 邓颖超、谢飞等老红军在全国发起了寻找三位女红军的倡议,并联合康克清大姐、蔡畅大姐等15位老红军委托罗开富于1991年给徐解秀送去一条被子,遗憾的是徐解秀老人刚去世不久,没能亲手收到这份温暖。 在汝城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涌现了许许多多像“半条被子”一样体现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在陈列馆的一张借据同样是党和群众血肉相连的见证。借据上面的字清晰可见: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牲猪叁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此据落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具借人叶祖令,时间是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 这张借据是1996年胡四德的孙子胡运海在砌灶台时发现的。借据中的叶祖令是汝城热水人,第三军团司务长。1934年红军长征先遣部队到达这里,胡四德得知红军严重缺粮,便召来族人帮红军筹集粮食。这个村子几乎把一年的口粮都支援了红军。叶祖令非常感动。但筹款非常困难,临走时留下了这张借据。 这张借据被发现后,1997年中共汝城县委、汝城县人民政府在村里举行借据兑现仪式, 按时价折款,归还胡运海1.5万人民币。胡运海将其中的1万元捐献给村里新建学校。 汝城是一片红色热土,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革命英杰。汝城在册的烈士有425人。陈列馆里的英烈墙镌刻着烈士们的英名,承载了烈士们的英魂! “沙洲是一片红色热土,作为这里的平安守护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 汝城县公安局沙洲派出所民警告诉大家。 聆听红色故事,汲取奋斗力量,用心用情续写“半条被子”新篇章。“一条棉被,剪成两半,永不放弃,永远相连,记录着红军战士与老百姓之间的亲密感情,象征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网友留言说道。 |